close

中醫道二三事

看待中醫就不能用西醫的眼睛,看待西醫,就不能用中醫的眼睛,道理一樣。西醫和中醫都是科學,只不過是科學的兩種表達方式,因為東西方的哲學不同,剛好相反,但是根本上這二者是統一的。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,西方哲學類似中國古代”法家“的思想,就是直接,明瞭,明確,實用。比如化驗資料,3.0就是正常,3.1就是不正常,絕對化,標準化,量化的觀點看待人體,這樣對疾病的治療更加直接,明確,但是,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,必然有它缺陷的一面,西醫對器質性病變就很專業,但是,對於功能性病變就捉襟見肘了,比如,我總是失眠,晚上出虛汗,輕微發低熱(36.8℃--37.2℃),第二天早上起來好了,平時便秘,口渴,一到晚上就發熱,失眠.....大大影響了我的生活,到西醫院化驗沒有問題,心電圖更沒有問題,醫生給我下的結論是”沒有病“。甚至於就是”神經官能症“。

解決的辦法就是吃點鎮靜安神的安眠藥之類,但是,原因就這麼簡單嗎?非也,這是典型的中醫所說的”心陰虛“,也就是現在流行的”亞健康“狀態。陰虛了陰就不能制約陽,所以陰虛了會發熱,就像陰和陽各有5份,現在陰剩下了3份,陽還是5份,陰相對于陽,就少了,陽相對于陰就多了,多的部分陽,就會以熱的形式表現出來,只有陰陽平衡,人體才健康。

就好比一杯溶液,酸鹼平衡一樣才是中性的,現在陽相對多餘,就出現發熱,為何晚上發熱,因為晚上人體衛氣(固攝體表,防止病邪侵入的東西,不能簡單理解為免疫系統)入裡,氣屬於陽的,本來身體就陽偏多,再加上這會衛氣又入裡,所以這個時候才會發熱。因為陰虛,所以會口渴,便秘,因為陰液虧虛是造成便秘的常見原因,就是說白了腸道不夠潤滑,也許我這麼解釋有點突然,現在就從最基礎的中醫物質基礎說起,
       中醫和西醫的本質是對世界的看的方面不同,中醫是從整體看,比如,一個人咳嗽,乾咳,沒有什麼痰,同時伴有口渴,便秘,別的沒有問題,打了消炎針,吃了止咳藥沒有作用,一到秋天他就加重,年年如此,原因是什麼呢?這就是他腸道不通導致的咳嗽,中醫有“五臟六腑皆可令人咳,非獨肺也”的說法,談到咳嗽,怎麼和大腸相關,這是西醫怎麼也不能理解的,不是肺,上呼吸道,還會是什麼地方?還五臟六腑都會產生咳嗽,更不可思議了,這不奇怪,因為您對經絡不瞭解,經絡的存在是必然的,但是西醫怎麼也找不到,因為西醫是建立在死人就是屍體的解剖學基礎上的,但是中醫是建立在活人基礎上的,人死之後,就沒有了經絡和穴位反應,這點沒有疑問,這幾年西方最先進的研究表明,經絡大概相當於一種“生物電”的傳播路徑,不是神經,也不是韌帶,是什麼還需要繼續研究。

因為肺和大腸相表裡,就像一對夫妻,肺不過是在家的妻子,而大腸才是在外的老公,大腸有了熱,陰液虧虛,大便不通,熱沿著經絡傳到肺,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是相表裡的,就是連著的。熱傳導肺以後,熱傷肺絡,肺喜潤惡燥,所以就咳嗽起來了,怎麼治呢》很簡單,瀉一瀉大腸的熱就好了,吃點通大便的藥,同時滋肺陰的,比如麻子仁丸就可以的。

中醫就是這麼個哲學辯證過程,許多人說沒有西醫的資料就不科學,但是世界上的事情,許多事資料不能說明的,比如,你的女友或者老公,很帥很漂亮,漂亮到幾點幾?你們的愛情很甜蜜,甜蜜到幾個幾個加號?你生活壓力很大,達到幾十個毫米汞柱?有的人說,我快崩潰了,到底是那裡先崩潰?腹膜還是胸膜還是角膜?一朵荷花很香,很多人寫詩寫文章,抒發感情,到底哪個是真理啊?哪個才是最確切的描述她的香?那個更符合實際?您會說,這些和中醫沒有關係,但是,要知道,這世界,一切之間都有關係,至少牛頓說了,有萬有引力和磁場關係。

別人的情緒就會影響你的情緒,沒有疑問吧,但是為什麼呢?是什麼東西起了作用呢?是那種物質呢?這種物質化學分子式是什麼?但是,確實是對你很有影響,對吧?這世界是多級的,不是美國和歐洲簡簡單單認為的單級的,也就是說,美國的民主模式在伊拉克註定不能實現。就像自然界的生物,你是喜陰的植物,就認為只有你的生活方式是對的,向日葵也應該種在陰暗裡,並努力驗證這種種植模式正確的一樣滑稽了。

    扯遠了,中醫不過是代表東方人的一種人生觀,價值觀,審美觀,生命觀,最主要的一點是“天人合一”,就說白了就是“人與自然的和諧”,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,每個細胞就像一個個星球,地球和月亮就像一個大的宇宙,我們這個小宇宙必然要受到大宇宙的影響,比如,晚上該睡覺不睡覺,地球上該出太陽沒有太陽會有什麼可怕後果,該有潮汐沒有潮汐會有什麼後果,不言而喻。中醫愛用自然界的東西比喻複雜的人體,比如“風寒暑濕燥火”,來比喻6種常見治病原因,我們常說的上火了,這火到底是什麼,難道真的體內著火了?當然不是,而是象火一樣熱,燒著疼,說白了就類似於“炎症反應”,怎麼治療,就想著火怎麼滅火一樣,可以隔絕空氣,或者用水滅火,當然我說的是因為陰虛或者直接熱邪引起的,如果是血虛或者血瘀,氣虛引起的發熱上火,另當別論,就好比不是所有的火都能用水來滅的,對於大部分火,要滋陰就好比用水滅火,直接清熱好比隔絕空氣,還有就是“風”,自然界的風善行數變,到處亂走,流動的,有些病,比如抽搐,就屬於“風”,如果風夾雜著濕,就是風濕,很難治,因為濕很難清除,怎麼除濕?像你洗衣服。怎麼讓衣服更快幹?不過是放在太陽下或者用烘乾機,或者用手擰,然後放在通風的地方,中醫祛風就是用l利濕藥,好比檸衣服,然後加入補陽藥,同時大量使用行氣藥,就好比通風。


通過以上講解,您也許對中醫的執法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了,說到中醫所說的“氣”,不是件簡單單的氫氣,氧氣。。。而是中國認為的世界物質基礎,類似(但不能等同)原子和分子。宇宙就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,沒有問題吧?說氣是萬物之源,就沒有錯。人是“氣”中精華部分,難道不是嗎?就叫做“精氣”,所以我們入場所說的“這人要有精氣神”,或者直接說成是“精神”,因為“精”是氣的精華部分,可不單純指生殖之精,神是氣這種物質轉化的,可以這麼理解,假如“氣”是你吃的饅頭,精就是消化後產生的葡萄糖,你吃飽後,能寫字,能創造......這些能力就叫做“神”。一個人是否健康關鍵在於他是否有“精神”。


    您說的中醫只能獲得病人的信任感,沒有說明任何問題,就錯了,許許多多的疾病反而是西醫資料說明不了的,許多疾病就可以通過中藥,針灸,完全治癒,而且永不復發,醫學的主要目的是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,而不是紙上談兵,中醫理論不是紙上談兵,是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的結果,可以這麼說,任何一種西藥,到底有多少副作用,還有那些未知的作用,沒有人知道,克林黴素,羅紅黴素.左氧氟沙星......越來越多的發現有嚴重不良反應,但是中藥只要按照方劑學和中藥學配伍要求,君,臣,佐,使的互相制約,互相促進,就不會有很大的副作用,而且功效基本明確,我想說的是,中西醫互有優勢,都是人類智慧的精華,就像哲學,和藝術,你不能因為是學油畫的就說中國畫是垃圾或者不科學,而是更應該用多元的眼光學習,互補,更進一步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nd1209 的頭像
    vind1209

    陽光空氣水

    vind1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